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乒乓球與肌腱勞損

一位平素抗拒戶外運動的女性友人退休多個月來積極參與室內乒乓球運動。昨天她來就診時訴說右手腕部關節「扭親」並感覺腕關節內酸脹,握扳時不能發力。這是因為人體關節的活動是藉著肌肉的收縮牽引肌腱兩端所附著的骨骼來進行的。雖然這些組織有腱鞘及滑液鞘的保護及內裏滑液的潤滑,但在過度劇烈摩擦作用時,這些腱鞘難免會引起無菌性炎症,俗稱「腱鞘炎」。 體檢時發現友人右手腕腱鞘及周圍局部腫脹伴壓痛、關節過伸或過屈時會令疼痛加重的抗阻試驗陽性癥狀,很明顯友人患有腕肌腱鞘炎症。總的來說,這是因為友人一貫祇用直板打法,而這種握板法,握緊球板時,持板手腕及五個手指肌肉常處於緊張狀態,因此當揮扳時,手腕關節活動便會加劇摩擦,極易引起腕肌腱鞘炎症。 中醫治療以局部輕揉患處 3 分鐘令腫脹部位肌肉放鬆,再以手法理筋令關節儘量牽開,之後隨經配穴以針灸治療。嚴重者可配合舒筋活血藥物外敷內服,療效較佳。    根據研究報導,腱鞘炎症的治療忌過用重手法治推揉,以免加重局部組織腫脹,令腱鞘加重損傷;同時患者亦應避免或少用該受傷肌鍵,以使該受創肌鍵有恢復的時間。任何情況下也不可冰敷患處,因冰敷會加重腱鞘與肌腱之間的緊張度,從而令患者感到局部症狀加重。 最後,切記不可隨便使用封閉療法,此法雖然可暫時消炎止痛,卻非治本之道,科學研究亦證明激素類藥物可使肌肉纖維變性,當藥物在鍵鞘內沉著,便會漸漸成為慢性鍵鞘炎。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中醫博士

熱敷/冰敷

對於關節及肌筋組織損傷,治療時究竟應該用熱敷或是用冰敷?我曾經和一些有西醫學訓練背景的中醫同學們討論過這問題,但基於各自的立場,他們當然堅持要應用冰敷來處理這些疾患,但我無奈會反問他們有一部中醫經典著作/教科書籍,或有那一位老師/教授論述過冰敷這療法 嗎 ?這或許 是 由於我們的老祖宗當時並沒有冰箱或雪櫃⋯⋯一笑? 但今天瀏灠網上資訊時給我看到一篇標題為 RICE: The end of an ice age 的文章,它引述一些2014年初的文獻,提出這個幾十年來認為用休息、冰敷、加壓及抬高等作為標準治療關節及肌筋組織損傷的方案並非全然正確,而冰敷的應用更有可能延遲病灶的康復,甚或引致冰敷組織因血流減少而壞死及做成附近神經永久損傷。全文請參閱 http://stoneathleticmedicine.com/2014/04/rice-the-end-of-an-ice-age/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2014

國學大師南懷瑾 - 睡覺的訣竅 (4/5)

睡眠法 因人而異,下面介紹 3 種做法:    1 、睡覺前簡單的壓腿,然後在床上自然盤坐,兩手重疊放於腿上,自然呼吸,感覺全身毛孔隨呼吸一張一合,若能流淚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覺時倒下便睡。    2 、仰臥,自然呼吸,感覺呼吸像春風,先融化大腳趾,然後是其他腳趾,接著腳、小腿、大腿逐漸融化。如還未睡著,再從頭做。    3 、入睡快的人可右側臥,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為火,耳為水,二者形成水火即濟,在人體中形成心腎相交。久之,養心滋腎。    睡眠一定要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過 6 點起床,春夏秋季儘量在 5 點之前起床,因為人在寅時( 3 點- 5 點)肺經旺的時候起床,能夠使肺氣得以 -- 展,以順應陽氣的 -- 長,來完成新陳代謝,肅降濁氣,使肺氣清,這樣有助於養肺和順應太陽的天勢升起人體陽氣,使人一天陽氣充足;否則,就好像發動機,過了這段好時機就很難發動人體陽氣,人體陽氣淤積在人體下部不能由命門向上發動升起,會形成淫氣,嚴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    早晨 5 ~ 7 點是人體大腸經最旺的時候,人體需要把代謝的濁物排出體外,此時如果不起床,大腸得不到充分活動,無法很好的完成排濁功能,使濁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體血液和臟腑百骸。早晨 7 ~ 9 點人體胃經最旺, 9 點到 11 點人體脾經最旺,這時人的消化吸收運化的能力最好,如果這時還不起床,人體胃酸會嚴重腐蝕胃粘膜,人體在最佳吸收營養時間得不到營養,長期以來會患脾胃疾病,造成營養不良、中氣塌陷。所以千萬不要賴床,賴床會造成頭昏、疲憊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覺,而應按時起床,歷史上許多偉人都是有 3 、 4 點鐘起床的習慣,比如華盛頓、拿破崙、康熙皇帝、曾國藩等。另外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俗話說:「三天早起,一天工」。    現代醫學證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壓力較小,不易患精神類疾病。早晨不要太早出去鍛煉,因為早晨在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地下道的漳氣、濁氣正往上走(尤其是城市),這些氣對人體損傷是很嚴重的。    養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餘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 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納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為第二。而飲食無節,饑飽過度者,腸胃必受傷,而營養日減。睡以安神為主,神以心安為主,應配合年齡,壯年至多 7 - 8 小時,多睡則智昏

國學大師南懷瑾 - 睡覺的訣竅 (3/5)

三、睡眠的方法   交通規則-你不懂就容易出事故。比如說, 23 點至凌晨 3 點為 子丑時 ,膽肝經最活躍的時候,肝膽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來供血」。如果你每晚 22 點鐘左右躺下,靜靜得不要說話,到 23 點的時候,也就睡著了。肝膽開始回血,把有毒的血過濾掉,產生新鮮的血液,到一百歲也沒有膽結石,也沒有肝炎、囊腫一類的病。如果你天天熬夜到 1 點多,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鮮的血生不成,膽又無法換膽汁,所以這些人容易得膽結石、囊腫、大三陽、小三陽各種病症。    在歐洲地區,平均四個人就有一個肝炎病毒攜帶者,這就叫不懂規則。 睡前半小時最好不要講話,睡覺的時候更不要說話,如一說話,肺經動,然後心經又動,(因為心肺共為上焦)人就容易進入興奮狀態,所以就很難入睡。    21 : 00 - 23 : 00 為 亥時 。亥時三焦經旺,三焦通百脈。亥時入眠,百脈皆得濡養,故百歲老人得共同特點即 21 : 00 (亥時)之前入睡。 女性若想長久的保持容顏嬌好,應做到早睡早起 。   睡覺要關窗,不能開風扇、不能開空調,人生病很多都與此有關,因為人在睡眠之中,氣血流通緩慢,體溫下降,人體會在表面形成一種陽氣層,這種陽氣層它使人叫「鬼魅不侵」,什麼意思呢,陽氣足的人,不做惡夢,就是這種陽氣,佔了上風。開空調,開風扇,情況就不一樣了;開窗戶,窗戶走的是風,風入的是筋,如果開空調,也有風,風入筋,寒入骨,早上起來,身上發黃,臉發黃,脖子後面那條筋發硬,骨節酸痛,甚至有人就開始發燒,這就是風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頭裏的緣故,這也就是氣受傷了。如果說晚上睡覺不開窗,不開空調,不開風扇,連房門也關上,效果最好,如果熱,把房門打開,把窗戶關上,效果就差了一點,但是他不至於第二天早上起來渾身乏力,後背僵硬。   有人把客廳的空調開開了,把臥室的門打開,和直接開空調睡覺是差不多的,開了空調以後,空調那個寒進了骨了,所以心裏發冷。心在哪,心在腦髓,腦為髓之海,骨髓裏有寒,那肯定心裏就寒了;怎麼辦,補腎陽、補中氣,什麼時候補到心裏不冷,燒就退了,寒走出去了。    睡覺要儘量早睡,睡得晚,傷了少陽之氣,必然第二天是疲倦無力 ,要關上窗戶,不開空調、電扇,保護陽氣。   肝膽在下焦,如果胃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寢睡不安,一個是胃寒,如果這個人胃陽本來就不足,

國學大師南懷瑾 - 睡覺的訣竅 (2/5)

二、睡眠與疾病    現代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給人們的身體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形成「四大病」: 水果病、冰箱病、電視電腦病、熬夜病 。肝臟有一特點:臥則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時 ( 23 : 00 - 1 : 00 ),其實 23 點就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並不是 0 點開始的,這是我們犯的誤識。肝膽相表裏,互為一家, 23 點膽經開了,如若不睡,大傷膽氣,由於十一臟腑皆取決於膽也,膽氣一虛,全身臟腑功能下降,代謝力、免疫力紛紛下降,人體機能大大降低,膽氣支援中樞神經,膽氣受傷易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躁動症等。子時膽要更換膽汁,膽經漸旺人如不臥,膽汁更替不利,過濃而結晶成石,久之即得膽結石,如果把膽給摘了,一摘就膽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 50 %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統的巨大潛能把它化掉。    丑時肝經最旺, 丑時 ( 1 : 00 - 3 : 00 )不眠,肝無法解除掉有毒之物,產生新鮮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類肝病,現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別在歐洲平均 4 個人就有一個大三陽或是小三陽,大都是因為違反自然規律過了子時不睡覺造成的。 A 肝比較好治, B 肝就很難治。 B 肝病毒攜帶者,是由於晚上經常不睡覺,人太虛弱了,也就是說秩序太亂了,病毒已經到了細胞裏了。也就是說 B 肝的病毒已經到了細胞裏面,但是現在它還沒有能力造成肝炎,當人身體處於最薄弱的時候就形成成肝炎, B 型肝炎就意味著將來 40 %- 60 %的肝硬化。聰明人應瞭解天、地、人之間的關係,不聰明的人就是應該被淘汰的人。   肝主疏洩,過子時不睡,可引起肝疏洩不利,肝氣鬱結,可見易怒,頭痛頭暈,眼紅,眼痛,耳鳴,耳聾,胸肋脹痛,女性月經不調,便秘,也可引起肝氣升發不足,人會目倦神疲,腰膝酸軟,暈眩,失眠,驚悸,精神恍惚,重則會暈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調節血液的功能,過子時不睡,會造成肝血不足,還會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齦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症狀。   肝開竅於目,過子時不睡,易引起肝虛,則出現視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風流淚等症狀,還會形成青光眼、白內障、眼底動脈硬化、視網膜病變等眼疾。   肝主筋,其華在爪,過子時不睡覺,會引起肝血不足,就出現筋痛、麻木、屈伸困難、痙攣抽搐、易造成灰

國學大師南懷瑾 - 睡覺的訣竅 (1/5)

不寐 ( 即現代所指之失眠 ) 是都市人的普遍病患,具體是指經常性的睡眠減少,或入睡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後不能再度入睡,甚或徹夜不眠,這些都屬不寐。最近重讀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一篇題為睡覺的訣竅的文章,較當年初讀之時 , 更有一番體會,現將全文分批與大家分享。 國學大師南懷瑾   - 睡覺的訣竅 一個人真正睡著覺最多只有兩個鐘頭,其餘都是浪費時間,躺在枕頭上做夢,沒有哪個人不做夢。至於醒來覺得自己沒有做夢,那是因為他忘記了。   通常一個人睡兩個鐘頭就夠了,為什麼有人要睡 7 、 8 個鐘頭?那是你賴床躺在枕頭上休息的習慣養成的,並非我們需要那麼久的睡眠時間,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曉得,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 3 分鐘,等於睡兩個鐘頭,不過要對好正午的時間。 夜晚則要在正子時睡著, 5 分鐘等於 6 個鐘頭。   就這個時間的學問又大了,同宇宙法則、地球法則、易經陰陽的道理有關係,而且你會感覺到,心臟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腎上)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夠了,精神百倍。所以 失眠或真要夜裏熬夜的人,正子時的時刻,哪怕 20 分鐘也一定要睡,睡不著也要訓練自己睡著 。    過了 正子時大約 12 點半以 後,你不會想睡了,這很糟糕。更嚴重的,到了天快亮, 4 ~ 6 點卯時的時候,你又睏得想睡,這時如果一睡,一天都會昏頭。   所以想從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時,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擺下來,睡它半小時,到了卯時想睡覺千萬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夠了。不過失眠的人都挨過 12 點,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結果快天亮睡著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頭昏腦,因此你會感覺失眠、睡眠不足,實際上是你沒有經驗。    一、睡眠的規則   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人一個晚上不睡覺,其損失一百天也難以恢復。」   晚 21 點到凌晨 5 點為有效睡眠時間。人是動物,和植物同屬於生物,白天(凌晨 5 點到晚上 21 點)活動產生能量,晚上( 21 點到凌晨 5 點)開始進行細胞分裂,把能量轉化為新生的細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隨著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時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

書報讀後 : 疲勞困擾港打工仔 - 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

病友說:「醫師,我睡眠情況非常差,醒後好像沒有睡過一樣,日間非常累」;有些病友會說:「我睡醒後,全身肌肉和關節疼痛無力」。這時我多會跟他 / 她們說:「這種情況多半屬現代醫學所指之慢性疲勞症候群 (CFS) ,客觀上,假如符合下列 1994 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 CFS 的診斷標準中的三個條件,便可確診」。 個體已經患有嚴重的慢性疲勞連續 6 個月或以上,而疲勞不與正在進行的體力消耗或其他醫療的因素有關。   另外,這種疲勞明顯地干擾着日常活動和工作。   若個體同時有 4 或更多的以下 8 症狀同時;而疾病的症狀呈持續性,或復發時間連續 6 個月或以上,並必須發生於實際疲勞出現之後: 體力勞動後全身普遍不適持續超過 24 小時 睡眠後仍精神不振 短期記憶或濃度顯著減低 肌肉疼痛 關節疼痛無紅腫或發紅 頭痛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大不適 頻繁或經常性的喉嚨痛 一般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心理壓力、情緒困擾 ( 如憂思過度、煩惱緊張、精神壓力、心理創傷 ) 有關,並沒有生理問題 。 傳統中醫學並無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名,然而就病因與臨床症狀來看,可歸屬於中醫學“虛勞”與“鬱證”   的範疇。 待續 :  何謂“虛勞”與“鬱證” ?

書報讀後 : 國醫大師鄧鐵濤 - 對抗生素的思考

為什麼外國那麼害怕流感?因為他們只有抗生素及未有成熟的抗病毒藥之故。尤其是 “ 小柴胡湯證 ” , 用西醫方法治之甚難,而用小柴胡湯 3 劑便可收功 。 下列文章是國醫大師鄧鐵濤於 1999 年所寫,十多年後,拿來再看,也絕不過時。它不單闡明抗生素的缺點,更加指出中醫師學了西醫的「發炎」理論,往往忘記了治發熱性病,還有傷寒論學說。一遇發熱病,首先考慮的是抗生素,豈知 “ 桂枝湯證 ” 、 “ 麻黃湯證 ” 決非抗生素所能除。           對抗生素的思考   抗生素發明之前,中醫治療發熱性、傳染性、感染性疾病,療效非西醫藥所能及。自抗生素發明後,治細菌感染性疾病,療效的確較中醫藥為優,但對病毒性傳染病,中醫藥仍遙遙領先。有人認為青黴素問世後,治肺炎用中藥已過時了,此話值得商榷。   從理論而言,致病菌是肺炎的致病物質,抗生素的使用是消滅致病細菌,除去致病之源。但病菌致病於人,人體有抗病能力,中醫稱之為正氣,正氣足以祛邪。而抗生素既可以殺菌也可傷害人體正氣,這是抗生素的缺點,甚者稱之為毒副反應。所以西藥用於老年人的肺炎,療效往往不理想,原因在於年老體弱之故。西醫有支持療法,但沒有一套扶正祛邪的理論指導。如小孩發熱,屢用抗生素,熱雖退了,但身體卻一次比一次虛弱。抗生素已致不少的聾啞兒童,引起其他併發症和後遺症亦不少。   由於細菌有抗藥性,抗生素不斷更新,抗菌力越來越大,對人體正氣的壓制也越來越強,不能不使人擔憂。西醫同行一再大聲疾呼,切勿濫用抗生素。 1999 年 8 月 22 日《羊城晚報》第 3 版報導:美國中西部發現了多種葡萄球菌,能夠對抗常用的抗生素,並已導致 4 名小童死亡。美國醫生及聯邦衛生部門官員憂慮,人類濫用抗生素或會造成 “ 超級病菌 ” 湧現。   目前我國多數醫院,以選用最新最昂貴的進口抗生素為時尚、為有水準!外國藥商拍手稱快,實在使人痛心!是不是進口的最新最貴的抗生素就一定能解決細菌感染的問題呢?   我最近在學校附二院會診:一中年患者,心瓣膜病變,準備手術治療,但患者先是發熱,繼之出現偏癱,按常規用最新的抗生素已多日,發熱不減,病人體質日趨衰弱,家屬曾擬放棄治療。我以口服益氣活血之中藥以治其腦,用紫金錠 2 片融化,冷凍保留灌腸以治其熱,抗生素治法未變,但患者體溫日降,灌腸 6 次體溫接近

長者夏季養生篇

夏季是指每年立夏至立秋前一天的三個月時間 (今年是從5.5.2014至6.8.2014)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對夏季養生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等等描述。現根據《內經》所述「春夏養陽」這原則及從陽氣生發和心氣保養等方面談談長者夏季養生: 〈一〉睡眠養生 「夜臥早起」是指在夏季,陽氣漸盛,是草木生長茂盛的季節,萬物開花結果,長者應當晚些入睡及及早些起床,以順應天地陰陽交融之氣。夏天太陽早升,晨早空氣清新,長者早起後到室外活動對身體非常有益。由於夏日下午氣溫特高及晚上睡眠時間一般較短,長者可適當在中午後少睡以緩解疲勞,保持精力。但午睡時間不宜超過一個小時,因為過睡會令體內代謝過程減慢,醒後倍感困倦。另外就寢時,切不可讓電扇直吹軀體,假如有空調的話,要注意室內外溫差最好不超過6℃。 〈二〉運動養生 「無厭於日」是指不要厭煩夏日的陽光,要堅持參加運動鍛煉。但由於夏日炎熱,對人體津液消耗較大,若長時間在陽光下鍛煉,可能會引起中暑。因此,長者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了快時,到公園進行一些如太極拳、保健功及散步等鍛煉。但長者切要選擇周圍有人的地方進行鍛煉,這樣就算遇到緊急情況,也好讓他人容易察覺,即時作出應對。 〈三〉衣著養生 在衣著方面,由於夏日炎熱汗多,長者衣服要稍薄一點。衣衫汗濕後,要勤洗多換,避免汗液刺激而發皮膚病。另外,長者在進出空調房間時要適當地增減衣服,所以要常備外套風衣,可讓在空調過低時穿著,以免著涼。 〈四〉情志養生 「使志無怒」是指在炎熱的夏天,個體腠理開泄,汗液容易外泄,而汗為心之液,汗流過多易耗傷心氣,所以說“暑熱易傷氣,暑熱易入心”,而心主血藏神,與神志有密切關係。因此,每當心氣受傷或心液過耗, 皆可形響情志而令心神不安。傳统中醫特別重視精神情志的調養,認為當神氣充沛時,人體的機能自 然會 暢 旺而協 調。正如《內經》所說,每個人要讓情志舒暢得好像花朵一樣秀美盛放,切忌發怒,要令個體氣機得以宣暢通泄,情緒可以向外宣洩,同時對外界事物呈現出濃厚興趣,這才是適應夏季心神得養的道理,因此,長者在夏天,應該儘量培養一些興趣及參加文娛活動以養心調志。 〈五〉飲食養生 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

長者足跟痛的中醫防治

很多長者都有足跟痛這問題,它是由於跟腱滑囊炎、足底腱膜炎、跟骨下脂肪墊炎等等所引起的痛症。現代研究認為骨刺是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當人們在長時間站立、長途行走及行走崎嶇道路時,身體便會反覆令骨刺對應部位的軟組織損傷,長久下來便會逐漸產生無菌性炎症、水腫、肌腱組織粘連,這些癥狀會令局部組織壓力增加而產生疼痛,因此患處多呈紅腫及疼痛等癥狀。另外有研究指出足跟痛與足跟骨脂肪墊萎縮、婦女內分泌失調、體型肥胖及老年人骨質疏鬆等因素有直接關係。(全文見附圖)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2014  

增強免疫力穴位按摩法

常聽人家說:"穴位按摩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但細心一想,穴位按摩是傳統中醫的東西,而人體免疫力則屬現代醫學/科學的範籌,究竟兩者如何相聯起來? 機體免疫力泛指人體的識別和消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生理功能,近代研究指出人類隨著現代生活環境的改變而逐漸引致免疫力低下,而免疫力的下降,亦促使發病率上升,直接影響人類健康。 《黃帝內經》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假若人體內正氣充盈,則外來的邪氣(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就不能輕易入侵機體。這樣從中醫角度來看,人體免疫力應屬傳統中醫所指之「正氣」,因為彼此都有抵禦外來的致病因素。另者,近年研究亦指出通過穴位按摩作用於機體穴位經絡,可以調節機體內分泌系統達至免疫調節,從而促使機體恢復正常功能狀態。 常用按摩穴位 百㑹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屬於督脈,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作用:按摩百會穴可幫助人體提升氣血,達到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另外亦可減輕眩暈症狀及緩解焦慮情緒。 方法:先將五指聚攏成如尖錐狀,然後輕力慢慢地啄百㑹穴2至3分鐘,如有高血壓長者,不建議用此方法。 太陽穴 位置: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後最凹陷處。 作用:按摩太陽穴可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緩解疲勞。 方法:先以雙手四指並攏按摩雙眼瞼,然後從眼角處向太陽穴移動,然後輕柔環旋揉動穴位,反覆做2至3分鐘。 大椎穴 位置:位於人體頸背後正中綫上,當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脈其中的一個穴位。 作用:督脈有統率和督促人體全身陽經的作用,亦稱之為"陽脈之海",而大椎穴則被稱為「陽中之陽」,它具有統率全身陽氣的作用。按摩大椎穴可以疏通經氣、調整體內氣血,間接補充人體腎中元氣,從而保持抗禦外邪的能力。 方法:以食指或中指著力於穴位上,然後輕柔環旋揉動穴位,反覆做2至3分鐘。 湧泉 穴 位置: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屬於足少陰腎經的穴位。 作用:腎主藏精,有封藏精氣的生理功能,主管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按摩湧泉穴,可以通過刺激穴位經絡達到補益腎臟,調節內分泌與神經系統,有提神醒腦的功能。 方法:按摩的最佳時間是每晚睡覺之前,最好於沐足後